淮北市教育局-ag凯发平台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2-05-11 15:07 字号:

一、坚持系统谋划,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双减”工作作出批示,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多次就“双减”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截至目前共召开了6次会议进行工作谋划,提出落实意见。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印发实施《淮北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工作方案》(淮办发〔2021〕32号),加强对全市“双减”工作的指导。

二是市、县区均建立了由26家单位组成的“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和分层调度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坚持“以县为主、行业指导、分类管理、条块结合”的治理思路,强化部门协同治理、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市教育部门精心谋划,主动作为,实行“半月”调度,累计出台“课后服务、五项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配套文件31个,督促指导县区加快工作进度,在设立“双减”工作专班的基础上,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强化对“双减”工作的统筹和具体指导。

二、坚持提质增效,推进校内教育质量提升

一是严格落实“五项管理”要求。印发“五项管理”工作细则,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开展“五项管理”专题培训,建立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学校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将“五项管理”纳入规范办学行为检查、责任督学日常监管重要内容,通过专项督导、明察暗访等方式,着力压实各方责任,确保手机、作业、睡眠、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有效落实。截至目前,我市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学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的学校数等指标均为100%。

 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出台义务教育“零起点”教学、提高作业管理水平、规范学校考试管理等系列文件,落实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着力提高备课质量、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构建新型课堂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等措施,压实学校、校长和教师主体责任。开展全市作业设计大赛,最终评选243组作品参加省级比赛。截至目前,全市380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体系,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

三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多次就课后服务工作进行调研,加强督促指导。市人大、市政协代表就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积极提出意见建议,为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助力推动、奔走呼吁。我市将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列入淮北市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项目清单,市教育部门会同县区和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开展课后服务难题,印发《淮北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费管理指导意见(暂行)》,从2021年9月起,按照每生每学期不超过360元标准,按学期收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给予减免费用。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按每课时不高于25元的标准发放课时费,每日课后服务课时据实结算,最高不超过3课时,每月按时发放到位。2022年,市财政列支200万元课后服务专项经费预算,用于支持课后服务工作开展。各中小学校按照“一校一案”要求,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组织开展了体育、健康、艺术、科普、劳动实践、非遗传统文化等多样化的特色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截至目前,全市144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参加课后服务学生140194人,参加率96.56%,教师参与人数7869人。

四是推进考试评价改革。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和科目,小学不进行期中考试,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每学期可组织一次期末考试。严格落实考试结果实行等级评价要求,各中小学校积极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反馈交流学生学业质量情况。合理运用考试评价,发挥考试在发展素质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

三、坚持部门协同,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一是精准摸清底数。2021年8月份起,教育、市场监管等9部门联合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拉网式摸底排查,精准摸清培训机构底数,分类建立工作台账,11月份,市教育部门会同市场监管、人社等16个部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12月份,市教育联合科技、文旅体开展了培训材料和从业人员专项排查。在完成前期数据共享的基础上,今年1月份起,市教育部门又协同科技、文旅体等部门开展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的摸排,为下一步非学科类机构审批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积极做好转型指导。我市紧紧瞄准义务教育学科类机构“清零”目标,按照“原则不开、易转则转、难转则销”的思路,积极做好转型引导。市、县区教育、民政、市场监管分级召开校外培训机构转型专题培训会,对于规模较小的机构,引导注销,对于中等规模机构,鼓励开设体育、艺术素质课程等非学科类培训,对于规模较大又有稳定教师队伍的机构,引导剥离义务教育转型高中学科类机构,确保平稳过渡。

三是细化落实政策。市教育部门充分发挥牵头作用,不断细化治理举措,印发《关于建立“双减”工作承诺制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中小学校、中小学教师、校外培训机构、学生和家长“四方”承诺制度,组织所有学生向学校如实报备参加校外培训情况,未如实向学校报备的学生,其违规事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得参加学校各项评先评优。印发《关于建立校外培训机构包保巡查制度的通知》,组织学校校干、党员教师以学区为范围持续开展网格化巡查。寒假前,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名义印发《关于寒假期间停止校外培训活动的公告》,将投诉电话直接接入“110”,畅通举报渠道,市教育部门发放宣传资料12000份,组织开展寒假、清明、五一假期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截至目前已开展3轮次,出动超千人,巡查机构近300家。

四是强化联合执法。我市将“双减”纳入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内容,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市教育联合市场监管、公安、卫健、消防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累计抽查校外培训机构12家,教育、公安、市场监管等组成暗访组,随机开展督查、暗访活动,市、县区均建立了校外培训机构督查检查制度,双休日、节假日常态化开展检查,重点打击变相违规开展学科培训机构。截至目前,共开展联合执法行动50余次,其中市级10次,查处取缔“黑机构”30个。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