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教育局-ag凯发平台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4-01-09 10:38 字号:

2023年,淮北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文件精神,促进特殊教育质量有效提升,改善特殊教育服务结构,构建优质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在特殊儿童及其家庭ag凯发平台的服务支持等政策方面狠抓落实,为特殊学生的学习生活、运动康复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市特殊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办学环境。利用中央特殊教育专项资金43.4万提升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对市特殊教育学校室内体育馆、阅览室改造,改善了市特校的办学环境。二是加大普特融合职特融通力度。市特殊教育学校与安徽师范大学附属烈山学校开展特殊学生随班就读手拉手活动,让特殊孩子走进普通学校,融入普通孩子。在市教育局的协调下,市特校与工业学校烈山分校合作,聘请烈山分校双师型教师为职业高中班的特殊孩子授课,开设了中式面点、烘焙等课程,提升了特殊孩子的职业技能,为孩子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依托高等院校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充分利用淮北师范大学人才、师资、平台、品牌等优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模式,邀请淮北师范大学特教系专家定期开展特殊教育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特殊教育专业素养,组织特校教师走进淮北师范大学,现场学习、质疑解惑,真正让专业成为教师能力的金箍棒。

(二)推动特殊教育教学优质化。一是健全高质量育人体系。认真落实“五项管理”,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提供的课程,这些特殊孩子享受到普通孩子一样的课后服务,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了,家长的负担也减轻了。市特殊教育学校还实行了每周五下午大走班制,让这些特殊孩子在大走班中学会合作,学会交友,学会感恩。制定分层教育目标,创设主题实践活动,丰富育人载体,探究铸魂育人策略。二是打造高质量课堂教学。系统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标准落地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强化课程改革理念和改革总体要求的研修交流。积极探索并扎实开展系列特色课程,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育人方式,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根据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课堂教学方案,因人施教,形成“一生一案”。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案例,市特校宋兰玲老师的《普特融合 共享蓝天》获首届全国融合教育教学优秀案例。市特校还积极探索融合教育新途径,组织骨干教师赴山东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等名校学习探讨新形势下的融合教育开展。2023年12月,开展了普校+特校市级融合教育研讨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我市融合教育工作的发展。三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聚焦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实施岗位培训工程、青蓝结对工程等,着力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通过校本培训、集中培训和远程教育三种形式,每年完成特殊教育教师全员培训。市特校还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在宿州举办的2023年安徽省皖北片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修班的培训。本着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的理念,积极鼓励教师投身学科课题研究工作,形成良好教育教学研究氛围,教科研成果显著,2023年,共有3个市级课题获批开题,1个市级课题结题。通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精品课等听、评、赛课活动,培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整体优化。2023年举行的市级优质课(听障)比赛中,共6位教师参赛,遴选3位教师参加了省优质课比赛。

(三)巩固完善特殊教育资助制度。十四五期间,我市在按照《淮北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学生和残疾人子女进行相应的资助之外,我市对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子女资助办法《淮北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及教育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在开展调研和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提高了对中职和高等教育残疾学生的资助标准,在省特殊中专学校就读的学生资助标准由1000元/学年上浮至3000元/学年;对残疾大学生和研究生资助金额在原标准基础上上浮1000元;对全市残疾幼儿每学年资助3000元;对九年义务残疾儿童和家庭困难的残疾人子女每学年资助500元;对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和家庭困难的残疾学生每学年资助1000元。资助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落实了对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的普惠特惠,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爱。2023年继续实施“辅助器具进校园”工程,为淮北特校和淮北一中共4位学生适配器具7例(辆)。

(四)成立市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和市特殊教育资源管理指导中心。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要求,由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残联等四家单位联合成立了淮北市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市教育局和市残联联合成立了淮北市特殊教育资源管理指导中心。各县区也相应成立了县区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加强了对我市特殊教育的统筹指导和科学管理,加快推进我市特殊教育工作发展。

(五)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安置。一是认真细致、精准摸清底数。市教育、残联等部门高度重视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情况核查工作,接到《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3年适龄残疾儿童受教育情况核查工作的通知》(皖残联〔2023〕12号)后,立即对文件进行了转发,同时召开专题会议,对摸底排查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各县区不断细化工作方案,教育、残联主动上门,逐一核实,切实做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调查登记、统计录入、建档造册,对未入学名单进行核实,查缺补漏,全面掌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数量和残疾情况,形成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信息台账。经摸底核查,截至2023年5月,全市共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1308人,已入学1279人,缓学12人,未入学17人。二是逐一分类,做好教育安置。在精准摸底的基础上,我市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落实“一人一案”,采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逐一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安置工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年龄与义务教育入学年龄相同,因身体等原因需缓学的,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可以免学、缓学。截至2023年10月,我市共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特殊学校就读174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716人,送教上门370人,其他20人。三是动态监测,完善系统信息。市教育部门积极督促指导县区健全招生入学工作联动机制,会同残联按照“精准核查、科学评估、分类安置”的原则,对监测系统中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基本信息进行逐一核查,摸清具体情况,分类安置。按时完成了已有数据初核、安置入学结果登记和补充数据的核对安置及入学结果登记。对已入学的残疾儿童少年及时在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为其建立学籍,确保监测系统和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一致。四是强化指导,加大舆论宣传。我市充分运用和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资源优势,加强对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的指导,提升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的质量。同时,就招生入学的政策、流程以及群众关心的问题做好答疑解惑,积极动员残疾儿童少年家长送孩子入学,依法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益。

网站地图